网站首页 > 烧坊文化

历史沿革

分类: 烧坊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8-30

根据《仁怀县志》记载,1887年(清光绪十二年),仁怀县人石荣宵(王映奎)、孙全太、“天和号”老板王立夫合股创建“荣太和烧房”于贵州茅台村(清末茅台村人口大增,随后改为茅台镇),王映奎管财务,孙全太担任掌柜,王氏宗亲王德怀、王鸣珂担任酒师。烧房名字由三方各取一字(以三股东年龄排序),石荣宵取“荣”、孙全太取“太”、王立夫以“天和号”取“和”。后因孙全太忙于在长沙发展,辞掌柜事务,经仁怀县知事裁决,石荣宵退二百两银子(股金和利息)给孙全太,至此“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

1915年“王茅”(荣和茅酒)与“华茅”(回沙茅酒)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参展美国倡导的在旧金山举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使“茅台酒”一举成名。

1916年,王德怀辞工,为将祖传“王茅”酿酒技艺更好传承,创立“王祖烧坊”。

1918年7月14日贵州省公署下文,“王茅”与“华茅”两家共享“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荣誉。

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途径茅台镇,王德怀用自酿美酒慰劳红军,为红军长征浩歌壮行。红军总政治部曾专门下发《保护茅台酒通令》,强调“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

1939年王德怀独创“王氏窖底工艺”。在此期间,产量达到3000公斤左右,逐渐远销云南、四川,一时名声大振。时至今日,坊间仍然流传:王祖烧坊天和号,酿酒老字号。1968王玉先(王德怀长子,1944年—2012年)作为王氏家酒的第四代传人,在第一代大曲酱酒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和发扬,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酿酒师傅,并且将酿酒配方作为祖传永 久固定下来,口感也进行了改良。1981年,王玉先任王氏家族族长,同年创立怀仁县列合酒厂。2010年,王德怀第四代传承人王政利(王玉先孙女)接任“王祖烧坊”掌门。



让我们来帮助您

联系我们

相关新闻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