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
1.高粱:贵州省当地产的糯高粱(俗称红缨子),淀粉含量不低于60%,其中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例不低于88%,并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2.小麦:淀粉含量不低于60%,并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3.水:水源位于赤水河与盐津河交汇处上段,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
(二)酿造环境
制酒制曲区域土壤为紫红土,海拔420至600米。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
1.生产工艺流程: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四个大的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
2.主要工艺流程及要求:
(1)制曲:小麦经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间隔入仓发酵40天后拆曲,贮存6个月后投入制酒生产。
(2)制酒:
①投料阶段:重阳开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沙指高粱)。下沙高粱经破碎后加热水润粮,次日加母糟蒸粮,下甑摊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匀堆积,达到工艺要求,入窖发酵30天后开窖取醅,再与造沙经破碎、润粮后的高粱拌匀,从蒸粮开始重复上述工序。
②馏酒阶段:馏酒阶段共有7个轮次,每个轮次均经摊晾、加曲、堆积、入窖和馏酒操作。
制酒过程共经历9次蒸煮(馏),8次摊晾、加曲、堆积、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3)贮存勾兑:基酒(轮次酒)分酱香、醇甜香、窖底香3种典型体贮存于陶坛中,将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基酒进行勾兑,勾兑后贮存于陶坛。贮存勾兑工序至少历经3年。
(4)包装:勾兑后的酒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出厂。
王祖烧坊是一款秉承祖传“王茅”酿酒技艺的酱香型白酒。酿酒基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中国首个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白酒(茅台酒)7.5平方公里范围的核心,产地注定了王祖烧坊自带白酒高贵血统和优良品质的标签。
酱香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也是中国四大香型白酒之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列世界三大蒸馏名酒。王祖烧坊秉承祖传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传承王氏酿酒秘法至今已有十四代。这一特殊风格得益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以及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规律和原始古朴的生活理念,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等技法保留至今。
品质特点:
王祖烧坊具有色清透明、酱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细腻、入口柔绵、清冽甘爽、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是中国酱香型白酒中的精品,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美誉。王氏秘法所酿出的酒香而不艳,在酿制过程中从不添加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3(±1%vol),饮用后具有“喉咙不痛、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
产品特点:
王祖烧坊的酿制技术被誉为“千古一绝”。王祖烧坊有不同于其它香型白酒的整个生产工艺,酿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蒸出的酒入库贮存3年以上,再与贮存5年、8年、10年、20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调配,最后经过化验、品鉴,再贮存一年,最后装瓶出厂销售。
王祖烧坊的酒窖建设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度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王祖烧坊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环节。
王祖烧坊以本地优质糯高梁为主要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重阳下沙、端午踩曲、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长期贮存等独特工艺环节的淬炼,是王祖烧坊风味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法门。王祖烧坊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酿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酿制而成的基酒还需在陶坛中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然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将百余种不同酒龄、不同香型、不同批次、不同酒度等各具特色的基酒进行组合勾兑调配,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形成王祖烧坊的独特风格,方准装瓶出厂。整个生产过程长达五年之久,是真正的匠心之作。
王祖烧坊工艺中的“三高”是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王祖烧坊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它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 先发挥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高温堆积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敞开式发酵最为经典和独创的工艺环节,王祖烧坊深得其中奥妙。而王祖烧坊独有的高温馏酒技术,更为其注入了更丰富的高沸点物质,成就了其独特的风格。
王祖烧坊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它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酱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王祖烧坊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的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加醇香味美,加上高温馏酒使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其与众不同的价值。
王祖烧坊的生产跟茅台镇其他酱酒一样,季节性很强。传统酱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间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镇当地的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产地环境:
酱酒因产于遵义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在近几百年间,茅台所出美酒闻名遐迩,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商标茅台酒也是因茅台地名而命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的微生物栖息和繁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酱酒酿造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镇独有的酿酒环境是不可替代的。
王祖烧坊酒厂区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天然无污染。峡谷地带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芳香。
原料要求
王祖烧坊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尽管现在市场上本地粮价格居高且难以收购,近年来王祖烧坊酒厂还是竭尽所能地使用本地粮原料,旨在保证原有品质。此高粱与东北及其它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酱酒酿造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王祖烧坊每一轮的营养消耗都处在合理范围内。王祖烧坊所用高粱富含2%-2.5%的单宁,通过传统工艺发酵,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王祖烧坊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王祖烧坊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密切相关,也是王祖烧坊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原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祖烧坊酱酒富含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
水质:
酿制王祖烧坊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 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部分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
茅台镇酿酒的历史渊源:
茅台镇酒作为中国四大香型之一的酱香典范,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
王茅的历史渊源:
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咸丰初年,吴振棫《黔语》记载:“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赁皆烧春也。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釀,名茅台春,极清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其一即“王茅”。
王祖烧坊发展史:
根据《仁怀县志》记载,1887年(清光绪十二年),仁怀县人石荣宵(王映奎)、孙全太、“天和号”老板王立夫合股创建“荣太和烧房”于贵州茅台村(清末茅台村人口大增,随后改为茅台镇),王映奎管财务,孙太和担任掌柜,王氏宗亲王德怀、王鸣珂担任酒师。烧房名字由三方各取一字(以三股东年龄排序),石荣宵取“荣”、孙全太取“太”、王立夫以“天和号”取“和”。后因孙全太忙于在长沙发展,辞掌柜事务,经仁怀县知事裁决,石荣宵退二百两银子(股金和利息)给孙全太,至此“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1916年,王德怀辞工,为将祖传“王茅”酿酒技艺更好传承,创立“王祖烧坊”。
1915年“王茅”(荣和茅酒)与“华茅”(回沙茅酒)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参展美国倡导的在旧金山举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使“茅台酒”一举成名。1918年7月14日贵州省公署下文,“王茅”与“华茅”两家共享“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荣誉。
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途径茅台镇,王德怀用自酿美酒慰劳红军,为红军长征浩歌壮行。红军总政治部曾专门下发《保护茅台酒通令》,强调“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
1939年王德怀独创“王氏窖底工艺”。在此期间,产量达到3000公斤左右,逐渐远销云南、四川,一时名声大振。时至今日,坊间仍然流传:王祖烧坊天和号,酿酒老字号。1968王玉先(王德怀长子,1944年—2012年)作为王氏家酒的第四代传人,在第一代大曲酱酒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和发扬,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酿酒师傅,并且将酿酒配方作为祖传永 久固定下来,口感也进行了改良。1981年,王玉先任王氏家族族长,同年创立列合酒厂。2010年,王家第六代传承人王政利(王玉先孙女)接任“王祖烧坊”掌门。
2011-2012年,国家商标总局核准王祖烧坊(注册号:9600956)、王族祖烧坊天和号(注册号:10950571)等相关知识产权。2013年,顺利通过贵州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市发审,成为贵州首批通过证券化发审的酱酒产品,拉开了酱香型白酒走向证券化的序幕。2014年,同酒仙网签订战略合作,进入互联网板块。2016年,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十大“民酒”称号。2017年4月,“王祖烧坊酒·深邃”上市,销量突破100万瓶。2017年7月,贵州王祖烧坊酿酒有限公司成立。2019年,贵州王祖烧坊销售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贵州王祖烧坊股份公司成立。中国产品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荣选王祖烧坊为“中国驰名品牌”,企业通过GB/T19001-2006/ISO9001:2015管理体系认证。
地理标志:
茅台酒产地范围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南起茅台镇地辖的盐津河出水口的小河电站为界,北止于茅台酒厂一车间的杨柳湾,并以杨柳湾羊叉街路上到茅遵公路段为北界,东以茅遵公路至红砖厂到盐津河南端地段为界,西至赤水河以赤水河为界,约7.5平方千米,称为中国首个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白酒(茅台酒)的核心源地。
2010年5月,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推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受理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茅台酒调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及保护范围的申请,通过了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扩大到15.3平方公里。从原7.5平方千米核心范围往南延伸,地处赤水河峡谷地带,东靠智动山、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沟界止,北接盐津河小河口与原范围相接,延伸面积约7.8平方千米,总面积共约15.3平方千米。
王祖烧坊酿酒基地就坐落在国家划定的“茅台酒”原产地保护的7.5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范围内。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高粱:贵州省当地产的糯高粱(俗称红缨子),淀粉含量不低于60%,其中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例不低于88%,并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2.小麦:淀粉含量不低于60%,并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3.水:水源位于赤水河与盐津河交汇处上段,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
二、酿造环境
制酒制曲区域土壤为紫红土,海拔420至600米。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
1.生产工艺流程: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四个大的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
2.主要工艺流程及要求:
(1)制曲:小麦经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间隔入仓发酵40天后拆曲,贮存6个月后投入制酒生产。
(2)制酒:
①投料阶段:重阳开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沙指高粱)。下沙高粱经破碎后加热水润粮,次日加母糟蒸粮,下甑摊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匀堆积,达到工艺要求,入窖发酵30天后开窖取醅,再与造沙经破碎、润粮后的高粱拌匀,从蒸粮开始重复上述工序。
②馏酒阶段:馏酒阶段共有7个轮次,每个轮次均经摊晾、加曲、堆积、入窖和馏酒操作。
制酒过程共经历9次蒸煮(馏),8次摊晾、加曲、堆积、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3)贮存勾兑:基酒(轮次酒)分酱香、醇甜香、窖底香3种典型体贮存于陶坛中,将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基酒进行勾兑,勾兑后贮存于陶坛。贮存勾兑工序至少历经3年。
(4)包装:勾兑后的酒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出厂。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53%vol
色泽
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
酱香突出、老熟香明显、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
口味
老熟味显著、幽雅细腻、醇厚、丰满、回味悠长持久
醇厚丰满、回味悠长
3.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